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隊(簡稱一三七隊)組建于1962年3月,是省直屬綜合型、地質勘查事業單位,F有四個法人企業和五院兩公司(地勘院、資環院、測繪院、西南勘察院、成都院、鉆探公司、工程管理公司)以及機械廠、圖文輸出中心等經營實體單位,駐地分布在達州、成都、貴州等地,F已擁有13個甲級、23個乙級資質。通過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GB/T24001-2016/ISO14001:2015標準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GB/T45001-2020/ISO45001:2018標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開展的業務有煤炭、煤層氣、頁巖氣及其他礦種的勘查與評價,鉆探與地球物理勘探,環境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礦山地質、災害地質勘查與治理,地質遺跡、測繪地理信息、工程施工、地災防治、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市政工程,道路、橋梁、隧道、礦山、水電建設,水土保持,城市地質、農業地質、旅游地質、地質咨詢服務、機械制造、圖文輸出、檔案數字化等數十種。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省部級煤田地質系統先進集體、優質工程示范先進單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5A級示范單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3A級信用企業、全國優秀測繪工程獎銅獎、全國總工會模范職工之家、全國“職工書屋”示范點、省級地理信息產業“十佳單位”、省級測繪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獎銀獎、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級文明單位、省五一勞動獎章、西南地區和北方四省抗旱找水打井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建隊以來,一三七隊先后在川、渝、滇、黔、陜、桂、藏、青、新、晉、豫、鄂、魯、粵及東南亞地區完成了大量的煤炭、金屬及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查,頁巖氣、煤層氣、地熱及水資源調查、地災治理、測繪地理信息、巖土工程勘察和施工、地質科研、咨詢服務、區域調查等工作,完成了近幾十件地質科研論證報告,提交了數千件各類地質勘察報告及成果資料,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多項國家和省市重點項目,如達成鐵路、渝懷鐵路、京昆高速公路、滬蓉國道、綿廣高速公路、雅攀高速公路、巴陜高速公路、綿九高速公路、北盤江特大公路橋等社會地質項目,以及老撾色貢拉芒煤電一體化勘探、攀西釩鈦磁鐵礦整裝勘查、青海多爾豐煤炭資源預查、鄰水孔家山井田煤田地質普查、宣漢黃金口煤炭普查、金剛煤礦延伸勘探等一大批礦產勘查項目和重慶酉陽渝科1井、湖南保參1井、渝黔秀頁2井、內蒙古武威盆地武地1井、雅安滎地2井等一大批頁巖氣勘探項目,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同時,一三七隊始終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專業優勢,注重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職能,奮力拓展服務地域和領域。在農業地質、城市地質、旅游地質、古生物及地質遺跡研究、生態環境保護、民生工程、航空攝影測繪、地理信息工程等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
在“十三五”規劃發展探尋新的地質業發展中,一三七隊為能更好的在新興地質行業中走穩走實,先后承擔了國家及省市多個古生物化石研究及旅游地質相關項目,如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生物資源調(勘)查、新疆昌吉硅化木化石試驗性勘探、廣州市花都區重要古生物化石產地地質調查、遂寧市射洪縣國家級重點化石產地申報以及貴州遵義市湄潭、紅花崗、鳳岡三個區縣的旅游資源普查工作等。為能更好的考察調研好新興旅游地質業的發展,一三七隊向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成功申報了開放性研究課題《四川宣漢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古森林火災事件記錄》。早年間,一三七隊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合作編寫了《川東北地區晚三疊世及早、中侏羅世植物化石》報告,為本地區旅游地質開發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并助于加快推進地方政府經濟建設創新協調發展。
當下,在地勘單位改革發展新的歷史時期,一三七隊秉承“忠誠守信 責任擔當 實干創新 合作共融”的企業文化,以符合自身實際的“創新、協調、效益、合作、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牢記“我們永遠在創業”的企業精神,營造“以實為先,干事當頭”的文化氛圍,堅持局“1235”總體工作思路和“137”發展戰略,持續加強能力建設,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創造新業績,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