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照亮他人前進的一盞燈
作者:李羽 來源: 發表于:2021年03月16日 文章點擊數:2141 【打印】
2020年12月11日,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布廳》講述了“時代楷!睆埞鹈沸iL的動人事跡,一邊看淚水就止不住的往外流,看完之后我的內心就像觸電一般久久不能平靜。張校長的事跡感天動地,她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靈魂匠師。感動之余,張校長的事跡也化作一盞明燈,照亮了我一個塵封許久的夢想。
早上五點,寂靜的山村還未從黑夜中蘇醒,一絲微光開啟了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新一天。微光來自一個瘦弱的身影,此時的她正打著手電在樓道中穿梭,多年的病痛累積,讓她連爬樓梯都顯得異常艱難,只見她右手扒著欄桿,左手握著手電,上樓梯時,右手緊緊抓住欄桿將身體硬往上蹬,纏滿止痛膠布的手此時顯得格外醒目。她先別扭的提起右腿,待右腳往上落定后,左手再拉著左腿往上一起用力抬,留下一束手電光在樓梯間上下晃動。一盞燈,兩盞燈……學校的燈跟隨著她的腳步依次亮了起來,云南貧困山區女孩們希望也跟隨她的腳步一步一步向前。她就是張桂梅校長,一個扎根邊疆教育一線四十余年,推動創建免費女子高中,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的“燃燈老師”。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莽,
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當這一段豪情萬丈的口號從山區女子中學孩子們的口中喊出時,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這口號就是他們對現實生活抗爭的宣言,是他們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我激勵,而這一切是靠知識所賦予的能量,“張校長,張老師,張媽媽”,就是為他們照亮前行路上的明燈。
幾組數字看張桂梅校長的偉大。12和1804,12年堅守女子高中,12年分秒必爭的拼搏,換來1804名女孩靠知識改變了命運,變成朵朵怒放的紅梅香飄云天外。11和20,11萬多公里的道路,是她走遍了麗江邊遠山區每一個村寨只為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的距離;20多種疾病纏身,腫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這些病,經常以不同方式折磨她,在病重之際,她想到的是“ 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給我, 我走了以后就火化扔金沙江里,這些錢要都用在孩子們的身上,我才放心!3和100,3元是她每天的生活費,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自己平時更是連肉都舍不得吃。100萬是她把全部所得獎金、各界愛心人士捐款和自己大部分工資的總額都捐給了教育事業。6和6,6分是孩子入學時的數學成績,想憑這成績上大學談何容易。6名黨員是張桂梅校長信念的支柱,她說“我們有6名黨員,如果在抗日戰爭年代,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陣地都不會丟掉。黨和人民將孩子交給了我們,我們就要對她們負責”。三年后,必須讓學生全部考上大學,而且要努力考上一本二本,是她許下的堅定承諾。
張校長的先進事跡憑我的拙筆是無法將其概括一二的,她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早已令我深深折服。一位普通的老師,一位平凡的媽媽,只因一個樸素的愿望,一個偉大的夢想,走上了一條無比艱難困苦的道路,說到初心,她說“我們的初心是什么,就是通過教育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進而改變三代人的命運,改變一方水土貧窮落后的命運,這不僅是為人師者的初心,更是一位共產黨員的初心!蔽以谙,這幾十年如一日扎根滇西貧困山區,把青春奉獻給了國家的教育事業,把汗水灑在了云南的大山深處,張校長使不完、用不盡的力氣和勇氣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到底是什么支撐著她這瘦弱的身軀縱使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她親自給了我答案:“是我們的信仰,是共產黨員的信仰,是我對黨的承諾,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們”。
我靜默了,我還不是一名黨員。張校長的事跡就像一盞明燈,點亮了我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理想,更加堅定了我成為一名光榮的黨員決心,更加堅定了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追求。也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的重要內涵。
立足本職崗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四川省煤田地質局一三七隊這個擁有優良紅色傳統的大家庭中,我相信終有一天我也會成為一盞照亮他人前行的一盞燈。